查看原文
其他

好一桌“人血馒头”盛宴!

神州日知 祗舍 日知新 2021-03-14

文/神州日知 祗舍


围绕“人血馒头”,鲁迅先生作品《药》里给我们展示了一幅中国社会不仅过去,而且延续至今的社会百态图和众丑相。

最近,随着战“役”的进行,“人血馒头”这个词又被重新提起,广泛使用,一方面反映了鲁迅先生作品的“保鲜度”和“影响力”,另一方面围绕着“人血馒头”这个话题,也为研究当下社会面貌提供了第一手材料。

眼科医生李文亮由于医治无效去世,“人血馒头”更是被人们搬出来,热炒了一番。

由于李文亮的勇敢行为,有人冠以他“烈士”称谓。

其实,“烈士”意为“有节气有壮志的人”或“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”。

李文亮医生在微信群发布传染病消息而遭派出所传唤并受到“训诫”,因此,被誉为“吹哨人”,倒是贴切,颇为准确,毕竟他吹响过“哨子”。

但是,他遭“训诫”之后,并没有坚持己见,据理力争,向上级说出自己忧虑,而是选择了服从了管理,选择了沉默。

最后,李文亮医生不幸无效救治后去世,还留下了嗷嗷待哺的稚子和身怀六甲的娇妻,更引起人们的共情和愤怒。

在全民对疫情恐慌,全社会整体焦虑的情况下,李文亮医生的牺牲成为人们的“出气阀”和“排气筒”。

不得不说,李文亮医生的事情不仅成为他及家人的悲剧,也造成社会的悲剧。

如今来看,如果当初他坚持己见,继续发声,此次疫情或许就不会是后来的样子。

因为非典以后,国家建立了转染病直报机制,医院以及医师有权利有责任直接向疾控中心上报传染病疫情,作为医师的李文亮,肯定知道这一制度。

如此而言,李文亮医生在知悉传染病疫情后,不仅没有直报疫情,而是选择在小圈子传播,以致当谣言处理,并受到处罚。

说的不客气一点,就是不走正道走邪道,有勇而无谋,有知而无智。为什么不直接上报呀!

《色,戒》里,邝裕民多年后终于鼓起勇气去吻了王佳芝,而王佳芝却淡淡地说:“三年前你可以的,为什么当时你没这么做?”

在这里,如果李文亮医生地下有知,我们可不可以问问李文亮医生一声,“为什么当时你没这么做?“

人死为重,死者为大。

在这里,祗舍丝毫没有指责李医生的意思,而且,特别能够理解他的无力感和无奈劲,更对他的遭遇感到惋惜。

但是,他的确是一个“吹哨人”,而不是一个“烈士”。

举例而言,假设他是某一群“雁子”里的一只,只是夜里因为“尿急”醒过来了,发现周围好像有点异动,于是,叫了几声,被族长打了一巴掌,说他捣乱大家的睡眠,他也就继续装睡。

结果,这群雁子被天敌袭击,这只天雁子也死了。

所以,李文亮医生只不过是被害者之一,不是什么“烈士”。

李文亮医生去世之后,面对网上有些人悼念李文亮医生的言论,直指那是在吃“人血馒头”,别有用心,意图借机闹事,更有人扬言待疫情过后再清算。

祗舍记得当年老师分析《药》这篇小说的时候,把华老栓、华大妈、花白胡子等深信“人血馒头”可医治痨病的人群归类为愚昧无知的底层百姓。

至于夏四奶奶的儿子夏瑜,为了实现“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”这一个宏伟理想,献出了他年轻的生命,自然是一个先知先觉的革命党和烈士。

念书的时候年纪小,很长时间都依循老师的解说来理解《药》的内涵。

后来年纪稍长,阅历多了,再读《药》的时候就有了更多的认识,才更体会到鲁迅先生为什么能被称之为“文豪"。

他在短短的一篇小说里,给读者清晰地展现出“人血馒头”的产销链。

“朝廷”是总厨,开出菜单和食谱,红眼阿义们负责找“食材”,康大叔们承担制作及销售的后续工作......

诚如小说的标题,全文其实就是一服药,一服为大清国芸芸众生而开的药,“人血馒头”充其量不过是药引。

鲁迅先生的作品差不多百年过去了,仍然不断被提起,仍然不被忘记,也不时引领争议,甚至遭到封杀,这说明他的作品生命力之顽强,影响力之久远,仍然是中国社会百态的活生生的展现。

当然,祗舍不认为如今还有人会相信吃“人血馒头”可以治痨病,更不相信吃“人血馒头”能够改朝换代。

但是,祗舍深信当今社会上仍然有“人血馒头”的存在,也仍然有康大叔和红眼睛阿义的位子,也会有形形色色的“驼背五少爷”、“花白胡子的人”、夏三爷之类人物。

鲁迅百年前就提出了“人血馒头”的事情,而今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人血馒头。

过去是民众的的愚昧,而今确实有很多公司和公众人物为了一己之私,一己之利,不停地“人血馒头”老百姓。

重读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《药》,对比今日之“人血馒头”,会发现今日之人血馒头,犹为甚之。

推荐也阅

鲁迅的少年玩伴“闰土”生活凄苦,其后代如何?
鲁迅的10大名言,任何一句都让人“无言以对”
这个时代难道真的不需要鲁迅了吗?
“新冠疫情"如何结束?疫情结束后这一课必须补!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